[吳朵兒筆記] 手沖器具介紹 >> 手沖壺如何選擇、濾杯、用水須知 - NOTE 11 @GaBee. 林東源老師咖啡手沖課
手沖器具介紹
by 吳朵兒 2014. Sep. 08
>> 手沖壺如何選擇、濾杯(手沖上壺)介紹、用水須知
在上一篇筆記中,
分享了東源老師對咖啡品嚐敘述法的建議。
而本篇,
我們就要正式進入手沖一杯好咖啡的準備工作囉!
手沖(Hand Drip),
指的是某種咖啡萃取方法。
通常包括了以下器材-
2. 下壺(盛接滴漏而下的咖啡液):
朵兒建議使用含刻度的透明玻璃壺,以量化總共的咖啡液萃取量
朵兒建議使用含刻度的透明玻璃壺,以量化總共的咖啡液萃取量
3. 手沖壺:
裝入熱水,並運用粗細水柱,注入咖啡粉進行萃取
裝入熱水,並運用粗細水柱,注入咖啡粉進行萃取
4. 濾紙:
依上壺(濾杯)的尺寸、型號與屬性而異
依上壺(濾杯)的尺寸、型號與屬性而異
其他器材亦包括了:
5. 溫度計
6. 磅秤(秤量咖啡豆&出入水重)
7. 磨豆機
8. 盛豆 / 粉杯
9. 計時器
10. 熱水!!!(其實熱水的準備對咖啡好喝的影響,可是舉足輕重喔!ㄎㄎ)
首先,
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!」
讓我們來看看,東源老師建議手沖器材如何選擇吧!
手沖壺如何選擇?
兩大重點:1. 手感 2. 材質
![]() |
照片來源:GaBee.投影片&朵兒拍攝 |
1. 手感
-順手:對使用者來說,從盛裝熱水到就濾杯注水的過程中,動作是否順暢呢?
-重量:整體重量,手持是否吃力?手沖壺的重心、配重是否好操控?
2. 材質
-保溫性
-味道
陶瓷、法瑯、或金屬,可能影響熱水,進而改變了咖啡的風味。
在上壺(濾杯)的挑選上,一樣要注意這個要件喔!
陶瓷、法瑯、或金屬,可能影響熱水,進而改變了咖啡的風味。
在上壺(濾杯)的挑選上,一樣要注意這個要件喔!
![]() |
東源老師為大家示範~手持手沖壺~ |
手沖上壺(濾杯)的介紹!
濾杯的常見形制:
-扇形
-圓錐形(讓萃取更為平均)
以手沖課當天所使用的 HARIO 濾杯為例,
HARIO 推出了螺旋形、圓錐形等等幾款不同的濾杯,
這些不同的設計,其目的是為了「導流」。
導流:
利用濾杯壁上的突起,創造濾紙與濾杯壁之間的空隙,
避免濕潤後的濾紙緊貼在濾杯壁上。
利用濾杯壁上的突起,創造濾紙與濾杯壁之間的空隙,
避免濕潤後的濾紙緊貼在濾杯壁上。
導流所創造的效果如下:
1. 空氣流動
2. 水易穿透
(在有空隙的狀態下,讓受壓的咖啡液能更輕鬆穿過濾紙,再順著濾杯壁流下。
可參考下圖(藍色箭頭是水流方向~)。)
(在有空隙的狀態下,讓受壓的咖啡液能更輕鬆穿過濾紙,再順著濾杯壁流下。
可參考下圖(藍色箭頭是水流方向~)。)
「水」也是關鍵之一!
在討論過器材對手沖咖啡的影響後,
東源老師最後提醒,
「水」也是(更是)關鍵之一!
水,依其中的懸浮粒子種類與多寡,可分硬水與軟水。
-不能用礦泉水:粒子太多,萃取出的咖啡容易有澀感
-亦不能用完全的純水(ex. RO):粒子太少,咖啡失去了風味
結論 --> 萃取咖啡的熱水,最好使用軟水
閱讀過朵兒前幾篇筆記的朋友們應該還記得,
東源老師在系列課程中,最常強調的觀念-
「事情都有兩面」
「事情都有兩面」
在探討手沖器具時,
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例如,
扇型濾杯萃取的平均程度可能不及圓錐型濾杯;
但是「不平均」不代表「不好」,
反而可能代表不同的風味或不同的效果。
因此再次與大家共勉,
以親自操作與品嚐的實驗性心態,
一起來享受手沖咖啡吧 :D
PS1.
本次手沖課筆記分享文,一系列文章內容引用GaBee.林東源老師講義、
口頭資料、GaBee.官方資訊、以及朵兒整理之筆記與資料。
請大家參考或引用前要註明出處喔~謝謝 <m(_ _)m>!
PS2.
筆記不全、有誤、不清楚之處,請大家不吝指正!
有任何想要提出討論的地方,也歡迎留言喔!
上一篇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