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吳朵兒記事] 台中家坐月子的最後一夜
此時的我
正坐在台中家三樓自己房內的床上詠心妹妹(我那初生的女兒)正躺在一旁熟睡
坐在粉色的雙人床上
上頭罩著白色蚊帳
左手邊那台二十幾年的老冷氣機
竟然也撐過了過去一個月不停吹送
右手則是妹妹的小嬰兒床還有炸開貌尚待整理的行李箱
明天的這個時候
我與妹妹已回到了台北
自睡夢中醒來睜眼時
也不再是這樣的光景了
備註:台中家是我的原生家庭。由於我不喜歡以娘家、婆家稱之,因此本文中一律以台中家代表。
--
彈簧床與床單都是嶄新的
只覺得好睡多了
猶記得 10/2 日準備南下台中的前一天
我還在台北的月子中心就接到爸媽的電話
告訴我
他們兩老已添購了新的彈簧床墊以迎接我與妹回家
光是想像他們要將原本笨重的舊彈簧床墊從三樓搬到一樓
再將新床墊從一樓搬到三樓
不禁捏把冷汗
其實有時至今
我仍自詡我家是南部家庭
(畢竟爸媽都是嘉義人,我幼年時期也是朴子阿嬤一手帶大)
南部人對家人的關愛好像很難說出口
以至於多是以物質的安排與付出
或一再嘮叨碎念的形式呈現
--
32 天的時間
咻一下,就過去了
就像是小學生的寒暑假一樣
--
為什麼在台北的月子中心坐滿一個月之後
還想回台中家再坐一個月?
有人說食補坐滿兩個月較佳
抑或是我九月底甫忙完國際咖啡節想再靜養
但心底最初的想法與規劃
大概是返家兩個禮拜
讓爸媽有含飴弄孫的機會
為台中家增添新生開心的氣息
殊不知一回到台中家客廳
爸爸就對我說:
「妳待到十一月初再回台北吧!這樣剛好坐滿一個月」
--
南下前就有人勸我
「妳確定要回台中家(娘家)嗎?」
其實對於我們這樣離家已久的遊子來說
返家久待
是種「令人不敢實現的渴望」
通常回家後面對雙親
第一天是久未見面的新鮮
互相熱絡地報告近況
第二天到第五天是蜜月期
尚在珍惜家人重逢
第六天到第十天
雙方開始回到自身習慣平日生活的態勢
第十天之後
雙方的生活習慣 / 價值觀可能開始碰撞
--
這碰撞與摩擦
可能來自世代隔閡、不同價值體系、不同的生活步調
我知道在台中家待得越久
衝突的可能性越高
因此在聽到爸爸一片心意希望我延長待的時間
內心其實暗叫一聲:「糟了!」
然而長輩一旦開口
心裏明瞭了他們的期待
以我的個性難以回絕
就這樣定下來了
--
一開始一切都非常地順利
原本老人家無法理解的
「為了寶寶冷氣要定溫在 24-26 度」
或是「大便不用濕紙巾擦而是直接去洗屁屁」
都一一克服了
然而卻在返家後的第 12 天
在一邊看午間新聞邊吃午餐的場景
因為對時事的「討論」
和媽媽擦槍走火辯論了起來
--
深知媽媽氣頭上倔強的個性
因此即使在爆發衝突後第二個早上就傳了訊向她道歉
仍展開近兩週不太願意向我講話的冷戰期
唯一聽到她開心的時刻
是每天晚上她幫妹妹洗澡時
和妹妹說話逗她玩水的外婆孫女時光
--
我一度後悔
「早知道就聽勸別回家坐月子 」
本來想讓爸媽家中換個氣氛
現在反而我把氣氛搞砸了
甚至也曾經想過
連夜把行李款款
帶妹妹逃回台北
但即使媽媽每餐上菜時
鍋碗瓢盆摔得聲音乒鈴乓啷
彼此悶不說話
但碗盤內仍然都是裝滿我愛吃的、坐月子該吃的
四神湯、藥膳鱸魚、滷豬腳、麻油炒茴香菜
冰箱裡的水果盒
塞滿蘋果、木瓜、芭樂
妳知道
她還是很在乎妳的
--
就這樣
一天一天過去
媽媽的憤怒指數與她所用於溝通的字數成反比
當她從
「晚上吃麵線。」
變成「晚上吃麵線可以嗎?」
再變成「妳晚餐的麵線想吃乾的還是煮在雞湯裡?」
妳知道
她差不多稍微消氣了
--
返家坐月子的期間
全家迷上了緯來日本台的日劇《熟男還不結婚》
每個禮拜六晚上十點
即使家中冷戰氣氛低迷
仍會大家聚在客廳一起收看
今晚 (11/2) 播出第四集
(想想,這也代表我已在家滿一個月,
而明天剛好也是與妹妹北上的日子了)
內容恰好是男主角桑野先生(阿部寬!)與母親吵架
母親憤而離家的橋段
(劇名竟然還是:〈跟媽媽吵架錯了嗎?〉)
當桑野提著要給母親的生日禮物追車
終於將禮物難為情地交給母親後
母親對他說:
「也不知道今後 / 還能再收到幾次生日禮物;」
「我也不可能永遠陪在你身邊」
看到這一幕
眼眶還是紅了
忽然感覺
從兒時成長至今
好像不知道從哪一個時刻起
父母就停留在那時了
反而是我們離家後
以一加速度不斷改變
爸媽跟家都沒什麼變
變的是我們
而當自己回過頭來告訴爸媽
應該改變的是他們時
不曉得他們是否會對這樣轉變的我感到陌生
--
忽地想起
小時候有一次當媽媽在幫我洗澡時
我突然問她:
「媽媽,有一天妳也會死掉嗎?」
「會啊」
記得當時的自己嚇得嚎啕大哭
不顧著澡只洗到一半
從浴缸裡跳出來死命地抱緊媽媽
哪怕一個不小心
媽媽就要不見了
如果現在的自己
能多用像那時疼惜媽媽的心
來面對
應該能為彼此帶來更多快樂的時光吧
--
今夜
就是在台中家坐月子的最後一夜
明日我與妹妹這兩個媽寶
即將啟程回到台北的家
最終
如同爸爸的期望
我與妹妹待滿了一個月
讓我回味了猶如回到高中時的生活
(大學、研究所到就業一路都在北部的我,
好像很久沒在家待超過一個月了)
默默地
一個月來可能已習慣
每天早上起床,電鍋裡有蒸好的土雞蛋
中午,會有媽媽從早市買菜回家的敲門聲
傍晚,桌上會出現我愛吃的紅豆餅還有爸爸泡的茶
晚餐,會有媽媽問我「今晚要吃油飯還是麵線」
由此可證
我仍舊是位欠揍的媽寶
--
謝謝妹妹的到來
妳讓我知道
一位母親可以如何無私地愛著自己的孩子
因為每當我忍不住要親吻妳的額頭
告訴妳我有多愛妳時
我知道有另一個人也想對我這麼做
無論
那是用什麼方式
媽媽、爸爸
謝謝您們
2019. Nov. 3rd 4:01 am
筱翎 於台中家
![]() |
台中老家坐月子最後一晚,正在幫詠心洗澡的外婆 |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更多關於母親們的記事
[吳朵兒記事] 思念外婆之秋
[吳朵兒記事] 第28個 母親節
留言